即時港聞

【Call車風雲】揀客、炒車牌、機場接載、「泥鯭的」,政策與傳統造就手機召喚程式興起 作者:羅健熙 (20:47)

(文章原題:手機召喚程式的衝擊)

的士商會代表最近威脅堵路,逼政府嚴打透過手機召喚程式非法載客。此舉引來極大反彈,除了令召喚程式登上下載榜第一位,網上對的士業界的守舊作風、的士司機的工作態度亦瞬間爆發。

網民的不滿是真切的,的士司機們揀客和因此而生的態度問題,確令乘客受苦。

手機安裝了幾個的士召喚程式,但若在繁忙時間沒預先約好,想找車來接載也不容易;若要去較偏僻地點,獲接載的機會也較少。那些程式將司機揀客的過程收藏起來,讓使用者感覺較良好而已。不過,手機程式一大優勢是有全球定位,的士何時到達一目了然,總好過信的士台跟你說「3分鐘到」那樣。

現時幾個問題都有其政策與傳統的影響,值得我們在發泄不滿後好好研究。

市區的士背後,普遍分作港島車與九龍車,是業界內的現况。過海不過海的揀客問題,因以上的業內分區、過海隧道收費、過海的士站、塞車加劇等而更趨嚴重。

「貨車載客」問題,印象中是源於機場。一家四口、四個大行李箱,實無法登上的士,只好找客貨車。這是很實際的營運問題,不止是犯法與否般簡單。

犯法的「泥鯭的」,其實正是政府常常推動的Car Pool,對空氣和交通均有好處,乘客較易上車且較便宜,司機掙錢較多,是多贏。

付費方式受限,主因是香港電子錢包普遍度仍不算很高;而八達通、VISA等有交易費用,或要安裝在車上。車主跟司機想法不同,車主不少只想着維持高牌費炒賣圖利,根本沒任何意圖改善服務。

手機召喚的士程式勢必成為主流,這是必須理解的現實。的士業界面對挑戰時不能只懂用盡方法封殺對手而漠視自己的種種問題;政府也應全面檢討整個的士營運制度了。

民主黨副主席、南區區議員 - 羅健熙

(原刊於7月10日《明報》,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觀點角度】報道:http://goo.gl/s7Yv5s【50的士慢駛 抗議召車App涉非法搶客】http://goo.gl/qR7YXd【蓋茨:Uber研無人車具優勢】http://goo.gl/8SeVAv#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2015年7月6日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