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經濟

【iBank分析員的悲哀】考CFA與入投行做分析員 兩者沒有必然關係 (13:49)

兩周前提及Dennis的勵志故事,引來了一個疑問,一個普通人要入ibank,究竟有什麼門路?有人說要識人,有人說靠headhunt,亦有人會說要先考CFA。報考CFA,是不少人認為可幫助入行或轉行到ibank的武器,然而悲哀的是,這只是美麗的誤會,就如大學修讀的學科,與你現時的工作,其實沒有必然的關係。

CFA只有參考而沒有實質作用,只要在網上略作搜尋已有大量相關文章闡述,在此不贅。有別於會計師、核數師,要擁有CPA才可執業,一個投行的分析員,只需持有證監會4號牌,即「就證券提供意見」牌照,就可以發表研究報告,CFA並非必須。無疑,擁有CFA可以增加研究的權威性及說服力,但如果你親身翻閱過一份大行報告,就是傳媒每天爭相報道著將什麼股票提升目標價、降評級的那些分析報告,你就會發現,撰寫這些報告的人,不少都並非CFA charterholder,充其量只是排頭位的一兩個,有可能是CFA。

這說明了什麼?就是投行請股票分析員,也並非看他有否持有CFA!事實上,我深信一個優秀的分析員,並不需要以CFA來彰顯他的大能,而投行請人主要看重其個人能力,像research,著重的是思考模式、分析力及批判性,像trader,著重的是冷靜、反應及其交易手法,像sales,則著重其人脈、說話條理及應對能力。然而分析員是悲哀的,作為同屬front office的同事,分析員往往被其他人看低,甚至被trader及sales看低。

對於管理層來說,trader及sales是直接能夠帶來盈利的一群,雖然「跑唔到數」一樣會被裁,但如果是金融海嘯之類的大氣候大環境轉差,FO如要大規模裁員,首批中靶的必定有分析員在內。市況不佳,客戶對投資買賣失去興趣,sales憑其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客戶重新投入、trader運用其高超交易手法起死回生,這是管理層普遍的思考方向,除非看到某業務已完全缺乏盈利能力。至於research呢?某些管理層的看法是可有可無,既然客戶已失去投資興趣,又何需再提供研究意見?既然未能直接產生盈利能力,要你又何用?當然我這裏所指是sell side分析員,buy side分析員是另一個世界。

No offense!事實上我並非看低分析員,相反更對他們非常敬佩!分析員的報告,往往為sales帶來靈感,讓他們對著客戶時「有水可吹」,而財經傳媒愛報道大行報告,單是分析員所帶來的品牌效應和軟性廣告作用,相比給予的薪酬、花紅,有賺的肯定是投行。分析員其實非常「抵請」,工作長時間OT,特別是業績期,如果某些cover的股份到夜晚11點披露易網頁last update的時候才上載業績,分析員需要呆等至成績表派發後,才可根據最新的數據update model及assumption,明早八時前準時將最新的研究結果傳送給同事及客戶。然而悲哀的是,這些默默耕耘的分析員,竟然被某些管理層所輕視,只能慨嘆一句,金融世界果然沒有公平可言。

時間追溯到金融海嘯的年頭,投行裁員成風,研究部門成為重災區,但一些「大名」藍籌,即使cover的分析員被裁,業績期總需要定時出報告,否則客戶問起如何交代?管理層應對的方法是,叫那些僅存的分析員「睇住先」。

要知道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板塊,都有其獨特性,如電訊股睇ARPU(每月每戶平均收入)、零售股看SSS(同店銷售)等等諸如此類,這些只是最基本、最皮毛的量度指標。一個分析員需要沉浸好幾年,才會對該行業有所了解,要一個沒有跟開的分析員突然兼顧其他行業,能否勝任固然是問題,即使成功「揼」出一份報告,可信性會高嗎?

某一年,某投行cover賭業股的分析員離職,當年金沙(1928)、銀河(0027)仍未納入藍籌,選擇亦非現在般五花八門,但卻是一個被視為充滿前景的行業,上頭覺得不容放棄,但人已裁,如何解決好呢?該行的應對方法,是找cover另一個板塊的分析員「睇住先」。需知道衡量賭業股的指標何其多,什麼轉碼率、貴賓廳收入等,一一了解實在需時,走馬上任的分析員要在短時間內化腐朽為神奇,逼於無奈只能還原基本步——使出DCF model大法。

Undergrad的金融科一定學過,DCF model,即Discount Cashflow Model,就是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經discount rate折算成現時的現金值後,並以此作為計算公司估值的一種模式。讀finance的人可能都會了解到,這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太依賴分析員基於假設而project出來的現金流,而忽略如政策風險及行業競爭等其他因素,但博彩業卻偏偏是一個飽受政策及競爭影響的行業!

早前看過一份製作得比較認真的賭業股報告,分析員先選用EV/EBITDA作為估值方法,再以DCF做cross check,並再加上其他衝量指標,務求既捕捉到企業的現金流運轉,又能減低各賭業股資本結構有差異的影響。賭業股是現金流強勁的公司,不少大行報告亦會用DCF作估值,這並不存在問題;但事情的癥結在於,DCF包含太多的假設,要一個「無睇開」博彩業的他project行業未來的現金流,他對情況會有清晰的了解嗎?還是只能純粹基於過去表現而「靠估」出來?當中的其他風險因素會否忽略?純粹「啪」一堆數字入spreadsheet計出估值,這是電腦亦能勝任的工作。用此方法作量度,撰寫報告的分析員縱然知道未必恰當,但這已經是最折衷最可行的方法,難道資源匱乏下,有其他更好的提議嗎?

和其他大行報告一樣,這份賭業股報告「出街」後,沒有引起什麼漣漪,也沒有受到特別的質疑。之後的很多年,分析員仍日以繼夜地update著他們的model,撰寫著一份又一份的研究報告。大部分的管理層,仍然未有改變對分析員沒有profit making 能力的看法。

一切還是一樣,悲哀的分析員,仍然繼續悲哀。

羅仕揚Louis Law——Trading Floor說故事

​任職令人稱羨的歐資投資銀行,見盡金融界內大大小小的光怪陸離事,卻自稱只是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只想切切實實地說一個又一個Trading Floor的故事。

【小加贏晒】當年買LME,港交所發CB借落5億美元,現在因為股價狂升,港交所可以唔使還債,何解?【關注政經: 明報財經 mpfinance 】

Posted by 明報財經 mpfinance on Wednesday, May 13, 2015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