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國際

Fb有沒有分化社會?他們自己的研究說沒有 惹學者爭議 (18:33)

社交網站 Facebook 近年的市場佔有率愈來愈高,而且成為許多政治討論進行的地方。

因為fb一向會根據用戶的喜好,過濾他們收到的資訊,因此不少批評指,這樣會令使用者只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長遠令社會上的意見變得兩極化,甚至不利民主。

《紐約時報》報道,期刊《Science》近日刊載一篇研究卻發現,未必需要這樣害怕。不過,這個研究是由 Facebook 自己進行,引起不少爭議。

他們在去年追蹤在美國有明確政見的1010萬用戶,在fb的六個月使用習慣,發現他們的人際網絡及所見的資訊,的確向自己的意識形態信仰傾斜,但未至於完全見不到相反的說法。

平均而言,用戶在fb有大概百分之23的朋友來自相反的政治聯繫,而在他們的fb動態消息欄上,約百分之29的資訊,其意識形態和用戶所持的有衝突。

研究人員又發現,用戶點擊哪一條資訊,對於他能否接收異見信息,影響比fb本身的過濾計算更大。參與研究的數據科學家 Eytan Bakshy 表示,這是首次把這些資訊量化,研究的原因是想知道用戶的人際網絡如何影響他們閱讀新聞。

今次 Facebook 的研究和長久以來的一些看法相反。網上熱話網站 Upworthy 行政總裁 Eli Pariser就稱,這種現象叫做 「Filter Bubble」,即有些Fb用戶不再追蹤張貼他們不同意的內容的賬戶,而且因為Fb成為許多政治宣傳,包括總統選舉的工具,令情況更加惡化。他稱,今次 Facebook 的發現其實反過來引證了這些現象的存在,即使它比想像中輕微。

研究又發現,在自稱「自由派」的用戶的動態消息欄上,約百分之22的消息被視為保守的;在「保守派」的動態消息欄上,則有百分之33的消息是「自由派」的,研究人員指,這可能反映了「自由派」的人際網絡更加單元。

但對於「自由派」而言,他們點擊和自己意識形態不符的連結的比率,只比自己認同的文章連結低百分之6;相反,「保守派」點擊和自己意識形態不符的連結的比率,比自己認同的文章連結低百分之17,反映「保守派」較不願意看到相反的觀點。

Facebook 的研究方法引來不少爭議。

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者 Diana C. Mutz 表示,真正關心政治的人願意看任何的資訊,包括不認同的資訊,但可能只是為了取笑他們,或者知道他們的說法,以便反駁他們,或者只是為了咒罵而看。因此,點擊不一定等於認同,亦都不一定等於包容和開放。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傳播系教授 Natalie Jomini Stroud 就表示,今次發現對於一些傳統看法,是很好的補充,但她亦指出研究有很大的限制,因為它只研究了18歲以上、每周登入Fb超過4次,而且和至少一則貼文互動的美國人。而且,研究是根據用戶自我標榜為「自由派」和「保守派」,去判別他們的政治取向,但大部分人其實未必言明自己的政治取向誰屬。

亦有其他學者批評指,標明自己政治取向的人,行事風格可能和一般人並不相同,研究不能反映一般人的做法。網站《Business Insider》就稱,Facebook其實只是研究了百分之4的美國用戶,而且不是隨機抽樣的調查。

《紐約時報》亦指出,今次研究結果其實對Fb自身是有利的,擁有超過13億用戶的Facebook,一直以來被批評其決定資訊排序的計算機制,並不透明,而且向用戶大量「喂食」他們中聽的資訊,亦令社會兩極化,今次的研究結果將成為Fb反駁指控的根據。

Facebook 就稱,他們的研究人員擁有自由度去研究和發表成果,今次的研究在刊登前亦被期刊的學者審核過。

(紐約時報/Business Insider)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