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給孩子家課 其實是逼爸媽做? 有幼稚園要學生研究行星 工作紙考起家長 (12:00)

早前網上流傳一張幼稚園功課的圖片,圖中的低班(K2)工作紙,要幼兒分辨高、中、低筋麵粉的用途,不少家長均被「考起」,直指幼稚園的課程及功課都日益艱深,更笑言不知是孩子做功課,還是由家長做功課。不少家長表示,今天孩子的功課已不是寫「上大人、孔乙己」那麼簡單,他們經常被子女的幼稚園功課、親子勞作及專題研習難倒,甚至要披星戴月,連夜趕起孩子的功課。那麼,對孩子和家長而言,功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是為博得一個星星貼紙,還是一次貼堂機會?

相信不少人以為幼稚園學生的功課不外乎是連線、填顏色或寫ABC,再不就是一些生活小常識,是故在網上出現「低中高筋麵粉用途」的工作紙便惹來連番批評和討論。不過,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表示,幼稚園功課的程度深淺,有時候很難畫上界線。

「有些幼稚園要學生研究行星,算是深奧吧!可是,如果小朋友在這方面有興趣,其實不會感到困難。」她指出,在製作一份功課前,學校要先引起小朋友對該題目的興趣,再透過問題來刺激小朋友尋找答案的意欲。只是大部分家長也比較忙碌,當遇到稍有難度的題目,便會大呼頭痛。

◆個案一

媽媽做功課 拾樹葉找資料

阿Wing是全職媽媽,比雙職媽媽有更多時間與孩子一起做功課,然而她表示有時候也未能把功課做妥。「兒子放學回到家中已經下午5、6時,試過打開他的書包,發現老師要他收集樹葉,當時他正學習秋天的主題,要翌日交樹葉與同學分享!當時天已黑了,我唯有自己一個人上街為他找樹葉。」

她有兩個兒子,弟弟Jayden(圖左)念K2,哥哥Hayden(圖右)已升小一,她指兒子的幼稚園功課並不艱深,但常要蒐集資料,她坦言大部分時間也是自己上網搜尋,找到後,先要把字寫一遍,讓兒子照着抄一遍。「他們不會有耐性跟我一起在電腦前找資料,即使我找到了,但他根本不懂寫那些字,我唯有先寫一次。有一次,學習主題是海洋生物,要創作一首兒歌回校分享,一個K2的孩子,怎會懂得作兒歌!所以我覺得是家長在做功課,不是孩子做功課。」

專家:家校溝通 顧及父母難處

現時大部分幼稚園會把功課「親子化」,希望家長有更多機會參與,與子女一起學習。鄭佩華認為親子功課原意不錯,「小朋友跟家長一起做一件事,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和模仿,家長亦可了解孩子的想法,建構共同的經歷,但前提是家校之間要有足夠溝通,令家長能夠配合。以收集樹葉個案來說,如果呈交時間比較緊迫,家長可以主動向學校反映,以求改善;學校在設計功課時,亦應考慮到不同家庭的情况,例如有些小朋友平日由長輩照顧,或是來自單親家庭,放學後上街找樹葉會否有難度?翌日分享時,沒有找到樹葉的小朋友,會有怎樣的想法?這些方面,學校亦應考慮。」

◆個案二

夤夜趕花燈 圓孩子佳作

另一名媽媽Iris就常常為親子勞作而煩惱。「做花燈,由構思、找材料、列印圖片和製作都是我一手包辦,女兒只是負責塗膠水。」Iris認為親子功課的用意是好的,只是要家長和孩子一同去實踐便有困難。Iris有三個孩子,幼女Leah念K2,幾乎每年她都要替孩子製作花燈,每次要等孩子睡了才動手做,一般要花兩晚才能完成。「孩子總愛黏着我,加上要做家務,白天完全沒空做手工,唯有等他們睡了,到晚上10時才動工,做到凌晨3時才停手,翌晚又是如此。」Iris說孩子年紀太小對設計花燈一無所知,幫不了什麼忙,例如穿魚絲、摺紙等孩子亦不懂,「曾經放手讓她自己做,但做出來真的見不得人,也試過讓他們把那個醜陋的花燈交給老師,可是哪有家長能容忍自己的孩子遞交這樣的勞作呢」?

鄭佩華則認為家長跟子女做親子功課時,要糾正自己的心態,明白這份功課講求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專家:應重過程非結果

她表示很多家長都會被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所影響,以為功課一定要最漂亮最好最正確,其實不然。「以網上流傳那份功課為例,家長一定會嘗試找出高筋麵粉和低筋麵粉的分別,務求寫出正確答案交給老師,但他們卻沒有想過讓小朋友提出如何尋找答案。若家長向子女提問,小朋友或會想到去問問樓下麵包店的師傅,或者問問有做麵包經驗的親友,在這個尋找過程中,小朋友已經在學習解決問題,亦是家長和老師希望小朋友在這份功課中所學到的。換句話說,親子勞作做得漂亮與否並不重要,而是在製作過程中,增加小朋友的幻想力和創意。」

文﹕顏燕雯

圖﹕林俊源、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模特兒﹕李芯叡、李太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