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端午節|糉、粽、糭哪個字才正確?中文系講師端午節「糉」字逐個解 (08:05)

端午包糉吃糉應節,坊間常見把糉子寫成粽子糭子,「糉」、「」或「糭」哪個字才正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洪若震博士翻查資料,解答「糉」字的疑問。

「糉」

洪若震認為,三個字中,「糉」才是正字。他指出,網上很多資料稱「糉」收錄於東漢的《說文解字》,其實是錯的,此字出現於北宋時整理的《說文解字新附》:「糉,蘆葉裹米也。从米㚇聲。」「糉」早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記》已有記載,有種食物叫「角黍」,又叫「糉」。

「粽」

「粽」字估計最早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最遲在唐宋之間。北宋《玉篇》、《廣韻》都有收錄「粽」, 為「糉」的俗體字。後來的《集韻》及《類篇》,亦把「粽」當作「糉」的異體字。由此可見,「粽」字在宋朝已經很流行。

「糭」

「糉」和「粽」都是形聲字,右邊的「㚇」、「宗」都是聲旁,至於有四點的「糭」,洪若震指出是錯的,他說,此字在古籍中極少出現;「糭」右邊加了四點的部件根本不成字。

為何「糉」會多了四點?洪若震估計,第一是飾筆的原因,即寫字時多手加上去的裝飾筆畫;第二是糉與米有關,「乂」加了四點打斜看就如「米」字,民間較能接受。

在語源學上,洪若震個人認為,「稯」極可能是「糉」的祖先。「稯」收錄於《說文解字》,有「束」的意思,即禾捆成束,四十束禾為一「稯」。它不是糉,古代糉用線捆扎,故「糉」字可能發源代表捆扎的「稯」字。

文:許若馨

端午節習俗 相關資訊:

端午節粵語妙趣多:未食五月糉,寒衣不入櫳?扒龍舟又叫「趁景」?

端午食糉知多啲:古代糉供祭祀無餡料 竹筒貯米「筒糉」流傳至今

端午包糉應節 廚藝導師教路:糯米勿浸太久 包糉鹹水草宜浸過夜

糉葉知多啲:竹葉、荷葉、柊葉、露兜葉 廚藝導師講解4糉葉特色

相關字詞﹕端午節習俗 粽子 端午糉 端午粽 端午節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新附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